本报北京3月21日讯记者梁捷日前从中国消费者协会获悉: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“为了农村消费者”专题调查已出结果。调查显示:农村消费者权益受损害严重,消费环境不容乐观,市场监督执法有待加强。
近年来,农村消费者的投诉呈上升趋势。在过去的一年里,农村消费者受到个体、私营商店及小便民店损害的占60.59%,其他依次为:集贸市场占14.35%,国营商场、服务场所占23.68%,供销社占14.35%,说明集贸市场要加强管理。农村消费者感到受损害最严重的类型依次为:假冒商品,劣质、不合格商品;缺斤少两,少尺少秤;乱涨价,乱收费;虚假广告;坑蒙欺诈;大件商品得不到维修服务;使用劣质商品使人身受到伤害等。有六成以上的人认为受到过损害,其求助的方式各不同:有37.77%的人找消协投诉;有34.15%的人找经营者退货换货;有12.13%的人不但要求退货或换货,还要求赔偿;有8.65%的人找政府部门解决;有2.65%的人向新闻媒介反映。农村消费者对建立消费者协会的基层网络有较迫切的愿望,希望不仅乡镇而且村村都建投诉处理站。
农村消费者对今年选购“大件”商品的意向,依次为电视机、农用车、农用机械、家用电器。